增长趋缓,我国拉链行业须在变局中布局

  2012年对中国拉链行业来说是一个充满挑战和经营压力的一年,无论是外部经济环境,还是行业内部所面临的问题,都是前所未有的,虽然已年过大半,但广大拉链企业对未来的市场走势仍然没有底,对面临的各种困难仍然感到困惑。  有关专家认为,经过30年高速增长之后,中国拉链业已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高速增长,将转入平稳增长期。在新的阶段,以往那种粗放型发展的传统之路越来越窄,单纯依靠廉价赚取眼球的时代渐趋远去,精细化生产、品牌化发展的产业转型之路势在必行。  增长趋缓  2012年中国经济已明显放缓,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拉链行业现在所面临的经济形势比2008年还要困难和复杂。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与拉链行业密切相关的服装行业虽然年度产量、出口和利润增长都保持稳定,但增长率则是逐月下降,绝大多数指标的增长率均低于上年。据海关公布的数据:2011年中国服装出口1532.19亿美元,同比增长18.34%,出口数量为292.23亿件,同比下降1.1%。剔除价格上涨因素,全年服装出口数量同比增长0.48%,接近零增长。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全国纺织服装零售额达到7955亿元,同比增长24.2%,但增速下降0.6%,价格提升成为支撑零售额保持增长的主要动力,但价格的提升也对销售量产生了抑制。总体上说,2011年中国服装行业经济运行的特点是:前高后低,增幅回落。无论是出口还是内销企业都出现了销售量减少,存货增加,应收账款增加,现金流变差等问题。  2011年,我国旅行用品及箱包出口239.4亿美元,同比增长32.9%,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7.9个百分点。  对比拉链行业2011年全年整体的运行情况,可以说是如出一辙。上半年全行业订单普遍较多,在2~5月份行业内还出现了订单高潮,绝大多数企业都来不及完成订单。销售值与上年同期相比,有些企业增长了20%~50%,但到下半年订单情况变得非常糟糕,由于受国际市场需求下降,国内市场碰到“暖冬”的极限气候,导致订单大幅萎缩。连出口一直保持强劲增长的义乌拉链市场也出现了2008年都没有遇到的情况,出口量下降,下半年出现的大滑坡拖垮了全年的经济指标。  2011年拉链行业的产量和销售额与2010年基本持平或下降5%左右,销售额约为380亿元人民币,产量为400亿米。海关统计:拉链直接出口7.03亿美元,同比增加18.4%。进口3.51亿美元,同比增加4.8%。  今年前5个月服装的运行情况并没有出现明显的销售高潮,1~5月份纺织服装出口在剔除价格因素后同比下降了1%,国内衣着类零售额较去年同期下降了7.9%,行业利润增速回落明显。  拉链行业今年前5个月总体运行情况比较平稳,继1、2月订单较少后,3月份开始回暖,4~5月份全行业企业的订单普遍好转。呈现如下特点:大企业比小企业接单状况要好,自主品牌企业比无品牌企业接单好,内销企业比外贸企业接单好,金属拉链的订单数量好于去年,而注塑拉链订单少于去年同期。外贸企业订单总体呈下降状态,即使有些企业有大订单也不敢接,主要是由于人民币升值,出口存在较大的价格差原因。  影响因素呈多样化  2012年,影响拉链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呈多样化。从外部情况看,主要表现在:  2011年,美国经济复苏显著放缓,欧元区经济明显下滑,日本GDP连续三个季度出现负增长,主要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速普遍出现回落,全球经济宏观调控面临更为复杂的局面。  国际市场疲软使得竞争更加激烈,东南亚国家依托更低的原料、劳动力成本,还有更优惠的的政策措施,夺走了中国很多订单。孟加拉、印度、越南、柬埔寨、印尼等国企业表现更为抢眼。  在经济不景气时,单边贸易保护政策通常在政治上受到一定程度的欢迎,2012年,发达国家将会加大对新兴经济体货币升值的干预力度,要求新兴市场扩大内需,增加进口。国际贸易战和汇率战不可避免。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阻碍更加凸现。  国内方面,2011年国内货币政策明显紧缩,对服装中小企业影响加大,贷款难,贷利率上浮等一系列问题凸现,流动资金紧张。拉链行业企业贷款综合利率达到15%到18%。按此测算,借贷2000万一年,一年多支出100多万元。  企业对国内通货膨胀的担心在增加,居高不下的生产成本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去年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涨,导致企业支出增加30%左右。用工荒背后的被迫产业转移也具有一定的产业风险,人民币持续升值,美元继续贬值,原本利润微薄的出口企业赚到的美元更不值钱。国内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成本不断上涨,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这些不仅造成企业产销不畅,库存增多和利润下滑,还影响企业正常接单生产和市场信心,严重阻碍了全行业的稳定运行。  寻求突破口  事实上,上述问题有些是因政策和外部环境变化等短期因素影响所致,有些是在转型过程中无法回避且长期存在,需要采取不同对策寻找解决的途径。  专家认为,未来决定企业命运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成本和规模,而是企业是否站在创新体系的基础上,确实获得了技术创新和自主品牌价值。在新时期,全行业应树立全新的产业发展观和品牌观,实现由规模效应向价值增长的跨越,实现比较优势的根本性转换。  2011年我国拉链对全球出口金额增长幅度减少,一个原因是主动或被动放弃低附加值订单,如义乌许多拉链企业因汇率和材料大幅变动,而放弃了较大数量、较低价格、较长时间的订单,调整了出口产品的价格和附加值。  近年来,中国服装业开始关注欧、美、日市场以外的新兴市场的运筹和布局,转变身份,从出卖劳动力的加工者变为超值服务者,挖掘新的产业职能,不仅是国际市场的服务者,更应是国际资源的整合者。服装产业的积极转型,已经成为产业的主流趋势,作为与之配套的行业,拉链行业必须及时地紧跟,与之配套,否则将丧失拉链产业整体提升进步和发展的良机。  目前,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快了日常生活审美化进程,城市化进程加快促进了消费,老百姓对衣着商品的品质和文化品位要求增强,同时,全球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和国际再分工为我国服装产业进入更高的价值链层级创造了良好条件;国际资源的充分流动和优化配置,使我国能够更加容易地获取更成熟的产业资源,国际市场需求变化和新兴市场崛起为我国服装品牌发展提供良好契机,后危机时代为我国服装行业的国际文化、国际地位重新定位提供了适当的切入点。  在此背景下,中国拉链行业需要更加清醒地确立自己在国际产业结构中的新地位。而新期待的满足,新地位的确立,新优势的建立需要通过产业和企业转型升级来完成。  把握新机遇  经验告诉我们,每一次经济危机的谷底,都是蕴藏着更大的机遇,中国刚好处于这样一个阶段,在经济危机之后,要思考如何抓住这个机遇。  信心一方面源于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拉链是辅料,是与服装行业配套的。服装产业作为国家传统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它的健康有序发展与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息息相关。最近几年,欧美主权债务危机让我国政府认识到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国家频频出台政策扶持服装行业的发展,服装行业受益,拉链行业也会受益。我国13亿人口的国内服装消费市场是服装业长期发展的有力保障,也是行业充满信心的重要基础,国内消费者需求快速增长和消费结构升级是中国服装业转型升级的推动力。  30年改革开放使我国拉链行业的抗风险能力大大加强,拥有了克服困难的实力。更为重要的是,我国服装已经形成了全球最为完整的产业链系统,最完整的产品加工体系,服装加工的核心竞争力正在由劳动力成本优势向功能优势、效率优势、性价比优势转变。而箱包、旅游用品、鞋业等在我国已经形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基地,许多世界名牌产品都是在中国加工完成的,这为拉链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背景。  尽管每次经济危机都会有些企业停产、减产和倒闭,经过行业的大洗牌,行业优势资源开始向大企业、有特色的企业集中,行业整体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加强。这为减少行业内无序竞争形成了良好的环境。这一切都为行业产业转型升级打下坚实的基础。  可以说,目前中国拉链业的比较优势并没有消失,反而是在提升,而且提升的空间还很大。  因此,在危机下,要积极面对变局,对未来发展依然要信心十足;要积极进行战略调整,改变不适应形势的传统做法;国内品牌格局将面临重新划分,要积极跟进,寻找新的业务合作伙伴。  在变局中布局  未来,中国拉链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是创新。据统计,近两年我国拉链企业申请的专利总数已经远远超过日本、台湾地区等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正成为拉链产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力量,虽然国内专利在质量上还有待提高,但这个发展趋势是良好的。  近几年,中国拉链企业在科技进步、设计研发、资本运作、资源整合、多元化经营等各个方面,都在不断地深入创新,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很多企业的转型升级道路却走得并不顺畅,其中有方向问题,也有路径问题。有的企业把转型升级简单理解为提高产品价格和产品品种的改变,2011年贯穿行业运行始终的关键词就是“涨价”,涨价带来的后果是销售量下降和库存增多,资金周转困难。更多的大企业则通过上市融资,通过资源整合、实施多元化战略来化解发展中的困难。  企业完成转型升级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善者谋势,不善者谋子,急于未成,会失去大势。所以,企业需重新审视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寻找支撑品牌未来平稳、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积聚更多能量,重构品牌发展的核心动力。  在变局中布局,经过“炼狱”般的残酷洗礼,中国拉链企业将更加具有国际竞争力,中国拉链行业将走得更平稳健康。
  来源:中国工业报

原创文章,作者:admi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zjjxzk.com/index.php/2021/09/30/zzqhwgllhyxzbjzbj/

(0)
adminadmin
上一篇 2021年9月30日
下一篇 2021年9月30日

相关推荐